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编者按

双碳目标下,供热企业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增效工作?“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将陆续推出名企管理经验与大家分享,案例均来自《中国城镇供热发展报告2021》。


水是供热循环的基础,失水就是供热系统“失血”。济南热电在供热运行中始终强化失水查漏,落实属地管理职责,按照“管理考核+技术辅助”的要求,不断强化失水查漏工作。


01
属地管理、业务考评、树立标兵

管网失水主要为人为放水及管网失水,强化属地班组运行人员的关注程度,突出属地责任。


(1)采用非供暖期全部满水湿保养。管网检修维护做到即修即保、随修随保,通过不断强化属地班组对管网补水的重视,做好管道内壁与空气的相对隔绝,既可以管道延寿又可以缩短供热准备时间,同时,非供暖期湿保养也能让班组对小区供热设施改造及时掌握,控制私接乱接。


沟通用户,管控水量。供热结束后,及时告知用户,管网维持充水湿保养状态,如需设施改造及时联系热电公司。


(2)供暖期月度考核,评选热力站水电热指标的排名标兵,奖励前十名,做好业务考评,梳理热力站基础管理的样本标兵,让其他热力站的基层管理人员,精细调整,做好做足基础工作。


做好供暖期日总结、月考核。分公司每日记录水表数,自行管控二次管网用水量等运行参数,月末总公司对各分公司所辖热力站进行指标评比,主要包括二次供水温度、二次管网供回温差、二次管网耗水、二次管网耗电等指标。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排名考核。


(3)定期循环,提升水的洁净度。每月定期低压循环一次,减少湿保养期间的管道藻类生长,避免积聚堵塞,影响管道循环。水的洁净度越高,管道中的设备受到的影响越小,既可以减少供热前冷调试准备时间,又可以降低泄水改造压力。定期循环、及早调试、冷态升压,减少泄水改造次数、缩短供热准备期。


热力站二次管网定期排污,保持清洁。非供暖期湿保养期间,定期开启循环排污,保持水质。水瓶接水,拍照存档。并设立非供暖期用水量指标,考核排污耗水量。


02
技术支撑、定期排污、强化水的洁净度

(1)热力站底部定向内排污。改变二次管网压差排污习惯,在二次管网水质流速慢、相对污物浓度高的地方进行定向排水,一日一瓶水、提高水的洁净度,避免污物聚集,既可以缓解“巧克力板”的形成,又可以降低水中污物的浓度。


图1 水瓶接水


(2)分段查漏、分段打压,局部焊接管网丝头,安装压力表,利用手动打压泵,进行局部升压试验,提前排除管网的漏点及隐患点。


(3)分析热力站补水曲线及二次回水压力曲线

热力站是庭院管网的小热源。运行过程中,观测管网压力波动及补水数据变化曲线波动时间。在下午及夜间是人为放水的高峰期,人为间歇放水造成的曲线波动具备“突然性和波动性”,人为连续放水,在日间和夜间有“阶段性和相对稳定性”,分析原因及放水习惯,排查楼前污水井,定单元、排查户,查实放水阀门。


图2 热力站补水及二次回水压力曲线图


(4)利用热成像仪及测温枪、测试地表温度。管网泄漏点地表温度比其他区域略有提高,并且在雪天勘察漏点,效果更突出,融雪最快的区域,往往有热水渗透。


(5)冬季清晨巡查雨水井。清晨温度低,管网渗水会通过雨水井散发“淡白雾”,对比近期补水压力曲线,可以进行区域性定点查漏工作。


(6)气阻污堵专项整治

总体思路是排污排气在前端进行,尽量减少入楼入户作业量。


站内增设脱气机、二次管网主管增设集气管、楼内高点增设排气阀,减少因为气阻造成的局部湿保养不到位,导致设施锈蚀漏水情况。楼前立管改三通,将立管杂质沉淀在立管底,打开三通后集中排污。


03
业务经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细化指标、量化损失

(1)听针业务查漏,在相对安静的夜间,利用查漏听针,对管井阀门进行泄漏侦听,分析漏点距离,提高管网查漏的成功率。


(2)湿保养期间,相对补水量大的小区,进行切网查漏,通过管网的隔断阀、分支阀和楼前阀的切换,来定位漏点的管道支路和干路,提前处置,减缓供暖期的泄漏量。


(3)管网优化,评估、更换危旧管网。统计整理关键阀门、重点管线位置信息、使用年限,评估危险程度。对于达到一定使用年限的管网,及时更换。


化整为零,降低风险等级。在重点位置安装阀门,在管网泄漏时,尽最大限度减少降低负荷或停供面积,根据济南市城市供热系统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要求及济南热电有限公司供热突发事件应急抢修预案的指导意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每个用户组团保持在30万㎡以下。


图3 管线分界、阀门分级结构拓扑图


(4)公司应记录供暖期应急抢修事故。制作管网泄漏统计台账,统计供暖期发生泄漏次数多的管网、位置,评估后在非供暖期采取维修或更换措施。对于厂管网,公司采取健康水平评价机制和维修管控措施,出现隐患及时维修。对于物业、单位管理的自管网,及时提醒用户,并提供针对性技术指导和维修建议。